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三沟传奇

邱家初入东北

类型:[三沟传奇] 发布时间:[2011-02-15]

在曲折蜿蜒的背后,三沟酒业正是有着蒙古贞人“求真务实,艰苦奋斗,不畏艰苦,敢于创新”的精神力量支撑,才使“三沟”酒峰回路转,不断前进。正如六十年代闻名遐迩的“三沟精神”,让荒山披上了绿装,河边杨柳成行,坡地梯田叠叠;水土不再下山岗,洪水按人们的意识流淌。山青了,水绿了,风沙小了。

如今,这一精神在“三沟”酒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。我们收集的一个个人物与故事,经过不同年代人物的组合,连接起三沟人不断创新的精神内涵,这正是百年三沟的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。

1948年3月18日,伴随着阵阵的鞭炮和人们的欢呼,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解放。

邱凤鸣申明大义,把经营红火的邱家烧锅交到人民的手中,成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一个骨干企业。胜泉涌被民运部接收,改名为阜新县蒙古族制酒厂。民运部负责接收人叫岳志。第一任厂长刘玉水筹备生产;第二任厂长白龙出酒;第三任黄姓厂长与油坊合并;第四人厂长郑国良。1962年,全国自然灾害的中段,人们肚子都吃不饱,哪还有粮食酿酒。王文田1946年入伍,参加过多次战役,屡立战功,身上多次挂彩。在战场上,被认为敢打硬仗的英雄。1956年从营教导员转业,回到家乡阜新县酒厂做党务工作。
酒厂面临着无原料可生产的困难。老英雄王文田接下了酒厂厂长的担子,成了酒厂第五任厂长。

 辽西天寒地冻,特别是内蒙还处于半农牧半农耕的状态,三九天,天嘎巴嘎巴冷,出门放牛放羊,即使穿上千层底的棉鞋,免裆裤裹包上,也白扯,手脚冻得麻酥酥的,回屋,刚嘎巴嘴说不出话来,没有两口酒捂着,不行。蒙古族人又特别好客,来人可以没有菜,没有吃食,但不能没有酒。

接过酒厂厂长的重任,王文田明白,就是让他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,也要酿出更多的酒来。他经多方打听和实验,找出了用地瓜干、糠黻等代替粮食酿酒办法。

他骑破自行车四处找有地瓜干、糠麸的单位,人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。四处碰壁,老英雄急了,竟在一位管地瓜干、糠、麸的领导面前落了泪,这位领导深受感动,在批条上签了字,地瓜干进了酒厂大门。
酒出来了,除了给人家原料酒,还略有剩余,农民开始到农村供销社送地瓜干,换回老白干。一时间,最普通的社员家里,来人去客也能见到酒了。飘着酒香的屋子为人们在贫瘠的生活中找到了很多乐趣。

秋天,王文田用刚下来的地瓜换酒的方法,再次引起了周边农村的震动,供销社把刚刚收来的地瓜运进酒厂。


涿鹿县|临潭县|余干县|德庆县|和平区|龙门县|班戈县|涿鹿县|巫溪县|崇礼县|稻城县|个旧市|宁晋县|丹寨县|垦利县|台前县|抚顺县|乌审旗|宜兰县|岳阳县|霍邱县|陵川县|敦化市|景德镇市|辽阳县|隆化县|平原县|环江|塔城市|宽甸|安岳县|鱼台县|阳新县|德清县|永清县|宜阳县|沙河市|崇左市|曲沃县|开原市|公安县|